FPGA在多進制正交擴頻通信系統(tǒng)中的應用
發(fā)布時間:2007/9/11 0:00:00 訪問次數:610
摘 要: 討論了高速無線分組網絡中多進制正交擴頻通信系統(tǒng)的設計和實現(xiàn),其中在系統(tǒng)核心部分的擴頻編碼調制和解調等很多功能都由FPGA來完成,并對此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關鍵詞: FPGA 擴頻通信 多進制正交擴頻 QPSK調制
門陣列邏輯電路在數字系統(tǒng)設計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因此從GAL、EPLD直至目前的FPGA(現(xiàn)場可編程門陣列),容量和功能以及可靠性都得到很大的發(fā)展。目前的FPGA結構采用總線方式,布局布線方便靈活,Altera公司的FLEX10K系列FPGA掩埋帶有入出寄存器的RAM塊,更加方便地應用于CPU系統(tǒng)。隨著器件的發(fā)展,開發(fā)環(huán)境進一步得到優(yōu)化。Altera公司的Maxplus II為用戶提供了良好的開發(fā)環(huán)境,含有豐富的庫資源,很容易實現(xiàn)各種電路設計和完成較復雜的運算,使一部分軟件硬化,這對高速系統(tǒng)來說,是非常有效的。它支持多種輸入方法,并有極強的仿真系統(tǒng),支持你隨心所欲的設計。最大的優(yōu)點是支持在線調試,這對于長期從事電路設計調試者來說,極大地提高了效率。
分組無線網作為一種重要的無線分組通信形式,在軍事和民用通信領域一直受到廣泛的重視。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對分組無線網提出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更高的信息速率,支持綜合業(yè)務,具有很強的抗干擾性能等。要滿足這些要求,必須采用新技術來設計新一代分組無線終端。我們提出了采用多進制正交擴頻的方法,以實現(xiàn)高速(256kbps和512kbps安全可靠的通信,提出了新的設計思路并采用一系列新技術。應用Altera公司的FLEX10K系列FPGA實現(xiàn)多進制正交擴頻編碼,快速Hadamard變換法,時序控制邏輯等功能,極大地簡化了系統(tǒng)。本文就系統(tǒng)原理和FPGA的應用展開討論。
1 多進制擴頻編碼的實現(xiàn)
1.1 正交擴頻系統(tǒng)的組成
綜合考慮系統(tǒng)帶寬和通信速率以及實現(xiàn)的復雜性等因素,我們確定采用16進制的正交擴頻方案,并用Walsh函數作為擴頻正交碼,信息速率分為兩檔,函數周期分別為64(低速)和32(高速)。Walsh函數其自相關特性較差,同步捕獲困難,我們提出在原多進制正交擴頻的基礎上,增加一個輔助的同步邏輯信道的新方法。并選用m序列作為其擴頻碼,該同步信道信號被調制到與信息信道正交的載頻上,圖1給出了調制部分的原理框圖。傳輸數據經串并變換將信息每4個比特分為一組,完成2到16進制變換。I信道傳輸同步控制及輔助信息(導頻信道),并采用m序列調制。而Q信道傳輸數據信息(信息信道),采用Walsh函數編碼。I、Q支路分別進行正交調制,合成QPSK調制的中頻信號送至電臺。
1.2 正交擴頻編碼規(guī)則
前面已介紹了同步碼和信息碼分別采用m序列和Walsh函數進行擴頻。如果按照所給的框圖來實現(xiàn),必須加乘法器,增加了系統(tǒng)的復雜性。查表編碼以其快速、簡單、方便等優(yōu)點受到人們的青睞,故編碼采用存儲查表法。把所選取周期為64的m序列分別和16種Walsh函數(32位/64位),依據I、Q支路次序按位交織后形成數據儲存于EPROM,然后根據同步信息和數據信息作為地址進行查表。同步支路每一比特對應于一個周期為64的m序列。信息支路在低速情況下,64位Walsh函數與同步支路碼長相同,而在高速情況下,64位的同步碼要與兩個32位Walsh函數依次交織。因此,需要一位地址做奇偶控制。根據上述編碼規(guī)則,規(guī)定速率控制位為高位地址,同步碼為次高位地址。
1.3 正交擴頻編碼的實現(xiàn)
圖2示出多進制擴頻編碼的實現(xiàn)原理。其中,分頻鏈形成低位地址、EPROM的片選線、并/串變換的鎖存信號和移位信號以及其他時鐘源。串/并變換輸出形成信息地址。地址形成單元主要是控制兩種速率下的地址選擇,選取不同的擴頻碼。當速度為低速時,A3=Ax ,而Sd0~Sd3對應為A4~A7;當速度為高速時,A3=Sd0,而A7=Ax,用來做奇偶定位,Sd0~Sd3對應為A3~A6。同步碼產生單元輸出同步支路的同步序列,依次為32位0、1碼和48位巴克碼。時鐘控制單元產生巴克碼和擾碼使能信號,并在同步碼發(fā)完時刻給終端送出時鐘信號TXC。從圖中可以看出,采用查表法很方便地實現(xiàn)了正交擴頻編碼,用一些時序組合電路替代了復雜的乘法器。
由于Walsh函數
摘 要: 討論了高速無線分組網絡中多進制正交擴頻通信系統(tǒng)的設計和實現(xiàn),其中在系統(tǒng)核心部分的擴頻編碼調制和解調等很多功能都由FPGA來完成,并對此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關鍵詞: FPGA 擴頻通信 多進制正交擴頻 QPSK調制
門陣列邏輯電路在數字系統(tǒng)設計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因此從GAL、EPLD直至目前的FPGA(現(xiàn)場可編程門陣列),容量和功能以及可靠性都得到很大的發(fā)展。目前的FPGA結構采用總線方式,布局布線方便靈活,Altera公司的FLEX10K系列FPGA掩埋帶有入出寄存器的RAM塊,更加方便地應用于CPU系統(tǒng)。隨著器件的發(fā)展,開發(fā)環(huán)境進一步得到優(yōu)化。Altera公司的Maxplus II為用戶提供了良好的開發(fā)環(huán)境,含有豐富的庫資源,很容易實現(xiàn)各種電路設計和完成較復雜的運算,使一部分軟件硬化,這對高速系統(tǒng)來說,是非常有效的。它支持多種輸入方法,并有極強的仿真系統(tǒng),支持你隨心所欲的設計。最大的優(yōu)點是支持在線調試,這對于長期從事電路設計調試者來說,極大地提高了效率。
分組無線網作為一種重要的無線分組通信形式,在軍事和民用通信領域一直受到廣泛的重視。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對分組無線網提出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更高的信息速率,支持綜合業(yè)務,具有很強的抗干擾性能等。要滿足這些要求,必須采用新技術來設計新一代分組無線終端。我們提出了采用多進制正交擴頻的方法,以實現(xiàn)高速(256kbps和512kbps安全可靠的通信,提出了新的設計思路并采用一系列新技術。應用Altera公司的FLEX10K系列FPGA實現(xiàn)多進制正交擴頻編碼,快速Hadamard變換法,時序控制邏輯等功能,極大地簡化了系統(tǒng)。本文就系統(tǒng)原理和FPGA的應用展開討論。
1 多進制擴頻編碼的實現(xiàn)
1.1 正交擴頻系統(tǒng)的組成
綜合考慮系統(tǒng)帶寬和通信速率以及實現(xiàn)的復雜性等因素,我們確定采用16進制的正交擴頻方案,并用Walsh函數作為擴頻正交碼,信息速率分為兩檔,函數周期分別為64(低速)和32(高速)。Walsh函數其自相關特性較差,同步捕獲困難,我們提出在原多進制正交擴頻的基礎上,增加一個輔助的同步邏輯信道的新方法。并選用m序列作為其擴頻碼,該同步信道信號被調制到與信息信道正交的載頻上,圖1給出了調制部分的原理框圖。傳輸數據經串并變換將信息每4個比特分為一組,完成2到16進制變換。I信道傳輸同步控制及輔助信息(導頻信道),并采用m序列調制。而Q信道傳輸數據信息(信息信道),采用Walsh函數編碼。I、Q支路分別進行正交調制,合成QPSK調制的中頻信號送至電臺。
1.2 正交擴頻編碼規(guī)則
前面已介紹了同步碼和信息碼分別采用m序列和Walsh函數進行擴頻。如果按照所給的框圖來實現(xiàn),必須加乘法器,增加了系統(tǒng)的復雜性。查表編碼以其快速、簡單、方便等優(yōu)點受到人們的青睞,故編碼采用存儲查表法。把所選取周期為64的m序列分別和16種Walsh函數(32位/64位),依據I、Q支路次序按位交織后形成數據儲存于EPROM,然后根據同步信息和數據信息作為地址進行查表。同步支路每一比特對應于一個周期為64的m序列。信息支路在低速情況下,64位Walsh函數與同步支路碼長相同,而在高速情況下,64位的同步碼要與兩個32位Walsh函數依次交織。因此,需要一位地址做奇偶控制。根據上述編碼規(guī)則,規(guī)定速率控制位為高位地址,同步碼為次高位地址。
1.3 正交擴頻編碼的實現(xiàn)
圖2示出多進制擴頻編碼的實現(xiàn)原理。其中,分頻鏈形成低位地址、EPROM的片選線、并/串變換的鎖存信號和移位信號以及其他時鐘源。串/并變換輸出形成信息地址。地址形成單元主要是控制兩種速率下的地址選擇,選取不同的擴頻碼。當速度為低速時,A3=Ax ,而Sd0~Sd3對應為A4~A7;當速度為高速時,A3=Sd0,而A7=Ax,用來做奇偶定位,Sd0~Sd3對應為A3~A6。同步碼產生單元輸出同步支路的同步序列,依次為32位0、1碼和48位巴克碼。時鐘控制單元產生巴克碼和擾碼使能信號,并在同步碼發(fā)完時刻給終端送出時鐘信號TXC。從圖中可以看出,采用查表法很方便地實現(xiàn)了正交擴頻編碼,用一些時序組合電路替代了復雜的乘法器。
由于Walsh函數
上一篇:CMOS線性敏感器陣列
熱門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