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詳細介紹紫金山天文臺紅外實驗室開發(fā)的CCD相機系統(tǒng)的軟硬件設計。根據柯達CCD芯片KAF-0401LE的時序要求,用復雜可編程邏輯器件(CPLD)實現了CCD的時序;采用相關雙采樣技術降低探測信號噪聲;用89C51作下位機控制,通過RS232與上位計算機通信;系統(tǒng)控制軟件采用Visual C++編寫。
關鍵詞:CCD CPLD 相關雙采樣 控制系統(tǒng) 串口通信
引言
CCD通常分為3個等級;商業(yè)級、工程級和科學級。3個級別的要求一級比一級高。衡量CCD的性能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量子效率和響應度、噪聲等效功率和探測度,即動態(tài)范圍和電荷轉移效率等?茖W級CCD以其高光子轉換效率、寬頻譜響應、良好線性度和寬動態(tài)范圍廣泛用于天文觀測,已成為望遠鏡測必不可少的后端設備。國內各天文臺望遠鏡終端都是從外圍引起的成套設備,使用和維護很不方便,并且價格昂貴,因此國內迫切需要發(fā)展自己的CCD技術。紫金山天文臺紅外實驗室對這一課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廣泛調研,認真選取,從芯片開始一直到系統(tǒng)的軟硬件設計,搭建了自己的CDD相機系統(tǒng)。
1 系統(tǒng)設計
CCD芯片決定相機系統(tǒng)的性能,為此我們廣泛調研,最后選定柯達公司的KAF-0401LE芯片。它動態(tài)范圍大(70dB),電荷轉移效率高(0.999 99),波長響應范圍寬(0.4μm~1.0μm),低暗電流(在25℃條件下,7pA/cm2),量子效率為35%,并且具有抗飽和性,能夠滿足科學觀測的要求,既可用于光譜分析,又可用于成像觀測。
系統(tǒng)設計的重點是解決CCD芯片的驅動和系統(tǒng)噪聲的問題。我們的設計如下:采用柯達公司的KAF-0401LE芯片作為探測器,Ateml公司的帶閃存Flash的89C51作下位機控制器,復雜可編程邏輯作(CPLD)作時序發(fā)生和地址譯碼,采用相關雙采樣技術降低噪聲,自帶采樣保持的12位A/D轉換順AD1674進行模數轉換,擴展8片128Kbit(628128)的RAM作1為幀圖像暫存空間,通過RS232與計算機串口通信,接受計算機的控制。整個系統(tǒng)由圖1所示幾個功能部件組成。
1.1 時序信號發(fā)生電路
KAF-0401LE芯片的時序要求:積分期間φV1、φV2保持低電平;行轉移期間φH1保持高電平,φH2保持低電平。每行開始φV1的第2個脈沖下降沿后,要有1個行轉移建立時間tφHs,讀完行后需延遲1個像素時間te才開始下一行φV1脈沖;同樣,φV1第2分脈沖下降沿后,開始下一行轉移,如此直到讀完1幀。
復雜可編程邏輯器件(CPLD)以其高度集成、靈活、方便的特點,在電路設計中運用越來越廣泛。Altera公司的復雜可編程邏輯器件EPM712SLC84-15具有2500個可用邏輯門,128個宏單元,8個邏輯塊,最大時鐘可達147.1MHz,帶有68個可供用戶使用的I/O引腳,PLCC封裝,可通過JTAG接口實現在線編程。我們選用EMP7128SLC84-15,通過硬件描述語言(VHDL)在集成開發(fā)環(huán)境MAX PLUS II下完成邏輯設計;編譯后,通過JTAG接口下載到電路板上的EPM7128SLC84-15中,實現了KAF-0401LE芯片的時序要求。
MAX PLUS II雖然有很豐富的元件庫,但并不是針對某一應用而開發(fā)的,具有通用性,調用它固有的元件庫可能造成資源的浪費,沒有必要。因此我們按照需求,編制了自己的元件庫,然后在程序中作為元件調用。在本系統(tǒng)中,僅用1片EPM7128LC84-15就實現了CCD的時序要求、暫存RAM和接口擴展芯片8255的片選和地址譯碼,既簡化恥電路的硬件設計,提高了系統(tǒng)可靠性,又降低了成本。交流時序條件要求。
描 述符號最小值正常值最大值φH1、φH2時鐘頻率/MHzfH 1015φV1、φV2時鐘頻率/kHzfV 100125周期/nste67100 φH1、φH2建立時間/μstφHS0.51 φV1、φV2脈沖/μstφv45 復位時鐘脈寬/nstφR1020 讀出時間/mstreadout3450 每行讀出時間/μstline65.895.6
1.2 雙采取、模擬放大電路及A/D變換電路
我們采用能夠滿足高頻要求的放大器LF356N設計雙采樣和模擬放大電路。根據CCD的動態(tài)范圍選用自帶采樣保持的12位A/D變換器AD1674作模數轉換。
雙采樣原理如圖2所示。RSL是CCD復位電平,光信號相當于SGL與RSL的差值,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