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饋類型的判斷
發(fā)布時間:2012/2/10 21:49:40 訪問次數(shù):1912
1.有無反饋的判斷DK-DEV-3SL150N
反饋放大器的特征是存在反饋元件,反饋元件是聯(lián)系放大器的輸出與輸入的橋梁。因此能否從電路中找到反饋元件是判斷放大器有無反饋的關鍵。
例如圖2 - 41(a)中無反饋元件,所以電路不存在反饋。在圖2- 41(b)中RF跨接在輸出端和輸入端之間起聯(lián)系輸出和輸入的作用為反饋元件,所以電路存在反饋。
2.反饋極性的判斷
通常采用瞬時極性法判斷反饋的極性。具體步驟如下:
①先假設輸入信號瞬時極性為。
②從輸入端到輸出端依次標出放大器各點的瞬時極性。在放大器中,三極管發(fā)射極與基極的瞬時極性相同,集電極與基極的瞬時極性相反。
③將反饋信號的極性與輸入信號進行比較,確定反饋極性。如果反饋信號使凈輸入信號減小,是負反饋;反之是正反饋。
如圖2 - 42(a)所示,假設加到三極管基極的輸入信號瞬時極性為“+”,經放大器放大,回送到基極的反饋信號瞬時極性若為“O”,凈輸入信號減小,是負反饋;反之,則是正反饋。
如圖2 - 42(b)所示,若反饋信號送回到發(fā)射極的瞬時板性為“④”,凈輸入信號減小,是負反饋;反之,則是正反饋。
在運用瞬時極性法時反饋電路中的電阻、電容等元件,一般認為它們在信號傳輸過程中不產生附加相移,對瞬時極性沒有影響。
在圖2 - 41(b)所示電路中,設基極輸入瞬時極性為“+”,則集電極輸出信號為“一”,經RF送回基極的反饋信號為“O”,與原假設極性相反,使凈輸入信號減小,所以電路引入了負反饋。
在圖2 - 43所示電路中,設基極輸入瞬時極性為“+”,則經第一級放大器放大,集電極輸出信號為“一”;再經第二級放大,發(fā)射極電位為“一”;經RF送回第一級放大器發(fā)射極的反饋電壓為“O”,凈輸入信號增加,所以電路引入了正反饋。
1.有無反饋的判斷DK-DEV-3SL150N
反饋放大器的特征是存在反饋元件,反饋元件是聯(lián)系放大器的輸出與輸入的橋梁。因此能否從電路中找到反饋元件是判斷放大器有無反饋的關鍵。
例如圖2 - 41(a)中無反饋元件,所以電路不存在反饋。在圖2- 41(b)中RF跨接在輸出端和輸入端之間起聯(lián)系輸出和輸入的作用為反饋元件,所以電路存在反饋。
2.反饋極性的判斷
通常采用瞬時極性法判斷反饋的極性。具體步驟如下:
①先假設輸入信號瞬時極性為。
②從輸入端到輸出端依次標出放大器各點的瞬時極性。在放大器中,三極管發(fā)射極與基極的瞬時極性相同,集電極與基極的瞬時極性相反。
③將反饋信號的極性與輸入信號進行比較,確定反饋極性。如果反饋信號使凈輸入信號減小,是負反饋;反之是正反饋。
如圖2 - 42(a)所示,假設加到三極管基極的輸入信號瞬時極性為“+”,經放大器放大,回送到基極的反饋信號瞬時極性若為“O”,凈輸入信號減小,是負反饋;反之,則是正反饋。
如圖2 - 42(b)所示,若反饋信號送回到發(fā)射極的瞬時板性為“④”,凈輸入信號減小,是負反饋;反之,則是正反饋。
在運用瞬時極性法時反饋電路中的電阻、電容等元件,一般認為它們在信號傳輸過程中不產生附加相移,對瞬時極性沒有影響。
在圖2 - 41(b)所示電路中,設基極輸入瞬時極性為“+”,則集電極輸出信號為“一”,經RF送回基極的反饋信號為“O”,與原假設極性相反,使凈輸入信號減小,所以電路引入了負反饋。
在圖2 - 43所示電路中,設基極輸入瞬時極性為“+”,則經第一級放大器放大,集電極輸出信號為“一”;再經第二級放大,發(fā)射極電位為“一”;經RF送回第一級放大器發(fā)射極的反饋電壓為“O”,凈輸入信號增加,所以電路引入了正反饋。
上一篇: 放大器中的負反饋
上一篇:電壓反饋和電流反饋的判斷
熱門點擊
- 在高頻段和低頻段放大倍數(shù)下降的原因
- 波形失真與靜態(tài)工作點的關系
- 譯碼顯示集成塊74LS248
- 電阻器基本工作原理
- 一次、二次繞組電壓和電流之間的關系
- 調制解調器電路的工作原理
- 頻率調制
- 9級單聲道集成電路LB1409
- 單調諧放大器
- 采用有源負載的差分放大器
推薦技術資料
- 自制經典的1875功放
- 平時我也經常逛一些音響DIY論壇,發(fā)現(xiàn)有很多人喜歡LM...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