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論確立
發(fā)布時間:2017/4/19 22:20:01 訪問次數:679
1887年,M29W256GL70N6E德國科學家赫茲發(fā)現光電效應,光的粒子性再一次被證明。隨后康普頓發(fā)現了Ⅹ射線在散射過程中的康普頓效應(不同方向上的散射射線的頻率不同),使傳統(tǒng)的電磁理論面臨了嚴峻的挑戰(zhàn)。到二十世紀初,普朗克和愛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理論,很好地解釋了光電效應和康普頓效應。同時,光量子理論還以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結論終結了
持續(xù)數個世紀的光的波動學說與光的粒子學說的爭論。
總的來說,光電效應和康普頓效應表明光具有粒子性;而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現象則表明光具有波動性。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動性,單獨使用波或粒子的解釋都無法完整描述光的所有性質,人們把這種性質稱為波粒二象性。
根據愛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論,光子是能量為九v的微粒,表現出粒子性,而光子的能量與頻率v有關,體現了波動性,所以光子是統(tǒng)一了波粒二象性的微粒。但是,在不同條件下的表現不同。大量光子表現出波動性,個別光子表現出粒子性;光在傳播時表現出波動性,而在與其他物質相互作用時表現出粒子性;頻率低的光波動性更強,頻率高的光粒子性更強。
1887年,M29W256GL70N6E德國科學家赫茲發(fā)現光電效應,光的粒子性再一次被證明。隨后康普頓發(fā)現了Ⅹ射線在散射過程中的康普頓效應(不同方向上的散射射線的頻率不同),使傳統(tǒng)的電磁理論面臨了嚴峻的挑戰(zhàn)。到二十世紀初,普朗克和愛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理論,很好地解釋了光電效應和康普頓效應。同時,光量子理論還以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結論終結了
持續(xù)數個世紀的光的波動學說與光的粒子學說的爭論。
總的來說,光電效應和康普頓效應表明光具有粒子性;而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現象則表明光具有波動性。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動性,單獨使用波或粒子的解釋都無法完整描述光的所有性質,人們把這種性質稱為波粒二象性。
根據愛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論,光子是能量為九v的微粒,表現出粒子性,而光子的能量與頻率v有關,體現了波動性,所以光子是統(tǒng)一了波粒二象性的微粒。但是,在不同條件下的表現不同。大量光子表現出波動性,個別光子表現出粒子性;光在傳播時表現出波動性,而在與其他物質相互作用時表現出粒子性;頻率低的光波動性更強,頻率高的光粒子性更強。
上一篇:牛頓的微粒學說逐步地建立起來
上一篇:不同數量光子的楊氏干涉實驗
熱門點擊
- 測量光學系統(tǒng)實際分辨率的鑒別率板
- 屏蔽電纜的屏蔽層必須接地以后才能起到屏蔽作用
- 自制接觸型近場探頭
- 工頻磁場抗擾度測試及相關要求
- 三極管的穿透電流
- 光電檢測技術的應用例子呵以說隨處可見
- 產品結構試裝(工程樣機)階段
- 彈道導彈彈道理論
- 公共阻抗干擾
- 晶閘管控制電抗器(TCR型)
推薦技術資料
- 泰克新發(fā)布的DSA830
- 泰克新發(fā)布的DSA8300在一臺儀器中同時實現時域和頻域分析,DS...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