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式阻容元件生產設備的應用及發(fā)展
發(fā)布時間:2007/8/20 0:00:00 訪問次數(shù):512
摘 要:片式電子元件已成為當今元件的主流產品,尤其片式阻容元件的使用數(shù)量最多,而片式阻容元件生產設備的自動化程度及精度直接決定了片式阻容元件的產量和質量。近幾年,國內一些廠家在消化吸收國外同類設備的基礎上,根據(jù)實際生產工藝的需求開發(fā)出自己的片式阻容元件國產化生產設備,并已使用在實際生產中。本文主要介紹我公司部分專用設備的功能、特點、適用范圍、技術指標以及發(fā)展前景。
1引言
軍用及民用電子產品的體積小,重量輕的發(fā)展要求與趨勢推動著片式電子元件(SMD)的開發(fā)與生產,F(xiàn)在,片式電子元件已是當今元件的主流產品,如何將一個個分立的片式電子元件組裝到印制電路板上,以形成良好的機械與電氣連接是表面組裝技術的重要課題。近年來,國內表面組裝設備的開發(fā)研制工作有很大的發(fā)展,但有些高精度的關鍵設備如貼片機還依賴進口。表面組裝主要設備國產化的呼聲越來越高。另一方面,片式元器件也一直依賴進口,目前國內生產片式元器件的廠家為數(shù)不多,就其種類來說主要集中在片式阻容元件上。片式阻容元件的生產工序多,工藝復雜,生產設備的自動化程度高。國內主要生產廠家的生產設備大都從國外引進,價格昂貴,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片式阻容元件的國產化進程,在大力發(fā)展表面組裝設備的同時,應加快片式元件生產設備的國產化,只有兩者都發(fā)展了,才會極大地推動國內SMT的發(fā)展,跟上世界發(fā)展潮流。
2片式阻容元件生產工序
片式阻容元件常用的規(guī)格尺寸有1206(3.2mm×1.6mm×0.6mm)、0805(2.0mm×1.25mm×0.5mm)、0603(1.6mm×0.8mm×0.45mm)和0402(1.0mm×0.5mm×0.35mm)。
片式電阻器的典型生產工藝流程如下:
背電極印刷→燒結→面電極印刷→燒結→電阻體印刷→燒結→一次玻璃印刷→燒結→激光調阻→二次玻璃印刷→標記印刷→燒結→一次切割→封端→燒結→二次切割→電鍍電極→測試分選→編帶包裝。
3片式電阻器的生產設備
3.1全自動化絲印機
從片式電阻器的生產工藝流程可以看出,絲印機是最主要、是關鍵的生產設備之一,它擔負著片阻元件生產過程的6次印刷:背電極印刷、面電極印刷、電阻體印刷、一次玻璃印刷、二次玻璃印刷、標記印刷,它的精度及自動化程度直接決定了成品的精度和產量。國產的全自動雙工位絲印機主要由料箱、左右供片機構、絲印臺、T形尺組成,主要是在消化吸收進口設備的基礎上作了一些改進。如用觸摸屏代替原控制面板上的許多開關按鈕、計數(shù)器、數(shù)碼管等,使得參數(shù)設置更加方便,人機界面美觀簡潔,可靠性大大提高;整機性能完全可替代進口設備,適用于電阻器、電容器、厚膜電路的印刷。機械與電氣的關鍵部件均采用進口件,確保了精度高、可靠性好、生產率高的特點,同時配套的還有烘干爐和全自動收片機。
絲印機的主要技術指標如下:
(1)印刷面格:50mm×60mm;
(2)刮刀行程:50mm~160mm;
(3)鋪漿速度:30mm/s~300mm/s;
(4)絲網高度可調范圍:0mm~5mm;
(5)網框調整范圍:x:±5mm,y:±5mm,θ:±2.5°;
(6)基片定位精度:x:±0.015mm,y:±0.015mm,z:±0.015mm;
(7)絲印精度:膜厚誤差±0.0015mm;
(8)絲網與工作臺平行度:±0.02mm;
(9)印刷周期:2.6s。
3.2封端機
封端機是將片阻兩端頭沾上導電漿料,使背電極和面電極形成電氣連接。國產的封端機是一種高精度、半自動設備。該設備由封端機構和操作臺兩大部分組成,其中封端機構包括浸漿機構、浸封機構、X-Z運動機構,適用于0402、0603等片式電阻器的封端。電氣控制采用PLC控制系統(tǒng)和觸摸屏,觸摸屏可進行參數(shù)設置、調試及工作狀態(tài)顯示,并可在線修改各種封端參數(shù),X、Z軸運動采用帶細分步進電機控制,機械運動精度高,機械零件選用特種材料和特殊處理。主要性能指標如下:
(1)浸封精度:±0.01mm;
(2)定位精度:±0.02mm:
(3)循環(huán)周期:最快6s。
3.3全自動電鍍生產線
電鍍工序是在片式電阻器兩端封端的導電層上再電鍍一層錫鉛合金,以防止內部電極的氧化,同時增加片阻焊接的可焊性。國產全自動電鍍生產線由主控制臺、上料臺、除油槽、漂洗槽、活化槽、鍍Ni槽、回收槽、預浸槽、鍍Sn槽、中和槽、水煮槽和出料臺等組成。其中鍍Ni槽為12個鍍位,鍍Sn槽為10個鍍位,整體為生產線式結構。其機身、機體、機架全部使用進口不銹鋼管制成。各工位電鍍槽均選用的從西德進口的PP板制作,功能相同的槽具有互換性。吊車采用進口剎車和減速機。電氣控制全線設置3部吊車,由下位PLC及上位計算機實時控制、顯示、變頻調速,分段完成吊放鍍籃的工作,實現(xiàn)全線自動化作業(yè)。上位計算機由一臺UPS供電,使系統(tǒng)具有掉電保護功能,可對現(xiàn)場數(shù)據(jù)進行保護。除油、鍍Ni、水煮的每一工位均設置單獨的加熱溫控系統(tǒng),具有恒溫功能。軟件編制及操作使用均在Windows界面下進行。
周邊工藝及輔助設備有循環(huán)過濾系統(tǒng)、超聲裝置、工業(yè)
摘 要:片式電子元件已成為當今元件的主流產品,尤其片式阻容元件的使用數(shù)量最多,而片式阻容元件生產設備的自動化程度及精度直接決定了片式阻容元件的產量和質量。近幾年,國內一些廠家在消化吸收國外同類設備的基礎上,根據(jù)實際生產工藝的需求開發(fā)出自己的片式阻容元件國產化生產設備,并已使用在實際生產中。本文主要介紹我公司部分專用設備的功能、特點、適用范圍、技術指標以及發(fā)展前景。
1引言
軍用及民用電子產品的體積小,重量輕的發(fā)展要求與趨勢推動著片式電子元件(SMD)的開發(fā)與生產,F(xiàn)在,片式電子元件已是當今元件的主流產品,如何將一個個分立的片式電子元件組裝到印制電路板上,以形成良好的機械與電氣連接是表面組裝技術的重要課題。近年來,國內表面組裝設備的開發(fā)研制工作有很大的發(fā)展,但有些高精度的關鍵設備如貼片機還依賴進口。表面組裝主要設備國產化的呼聲越來越高。另一方面,片式元器件也一直依賴進口,目前國內生產片式元器件的廠家為數(shù)不多,就其種類來說主要集中在片式阻容元件上。片式阻容元件的生產工序多,工藝復雜,生產設備的自動化程度高。國內主要生產廠家的生產設備大都從國外引進,價格昂貴,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片式阻容元件的國產化進程,在大力發(fā)展表面組裝設備的同時,應加快片式元件生產設備的國產化,只有兩者都發(fā)展了,才會極大地推動國內SMT的發(fā)展,跟上世界發(fā)展潮流。
2片式阻容元件生產工序
片式阻容元件常用的規(guī)格尺寸有1206(3.2mm×1.6mm×0.6mm)、0805(2.0mm×1.25mm×0.5mm)、0603(1.6mm×0.8mm×0.45mm)和0402(1.0mm×0.5mm×0.35mm)。
片式電阻器的典型生產工藝流程如下:
背電極印刷→燒結→面電極印刷→燒結→電阻體印刷→燒結→一次玻璃印刷→燒結→激光調阻→二次玻璃印刷→標記印刷→燒結→一次切割→封端→燒結→二次切割→電鍍電極→測試分選→編帶包裝。
3片式電阻器的生產設備
3.1全自動化絲印機
從片式電阻器的生產工藝流程可以看出,絲印機是最主要、是關鍵的生產設備之一,它擔負著片阻元件生產過程的6次印刷:背電極印刷、面電極印刷、電阻體印刷、一次玻璃印刷、二次玻璃印刷、標記印刷,它的精度及自動化程度直接決定了成品的精度和產量。國產的全自動雙工位絲印機主要由料箱、左右供片機構、絲印臺、T形尺組成,主要是在消化吸收進口設備的基礎上作了一些改進。如用觸摸屏代替原控制面板上的許多開關按鈕、計數(shù)器、數(shù)碼管等,使得參數(shù)設置更加方便,人機界面美觀簡潔,可靠性大大提高;整機性能完全可替代進口設備,適用于電阻器、電容器、厚膜電路的印刷。機械與電氣的關鍵部件均采用進口件,確保了精度高、可靠性好、生產率高的特點,同時配套的還有烘干爐和全自動收片機。
絲印機的主要技術指標如下:
(1)印刷面格:50mm×60mm;
(2)刮刀行程:50mm~160mm;
(3)鋪漿速度:30mm/s~300mm/s;
(4)絲網高度可調范圍:0mm~5mm;
(5)網框調整范圍:x:±5mm,y:±5mm,θ:±2.5°;
(6)基片定位精度:x:±0.015mm,y:±0.015mm,z:±0.015mm;
(7)絲印精度:膜厚誤差±0.0015mm;
(8)絲網與工作臺平行度:±0.02mm;
(9)印刷周期:2.6s。
3.2封端機
封端機是將片阻兩端頭沾上導電漿料,使背電極和面電極形成電氣連接。國產的封端機是一種高精度、半自動設備。該設備由封端機構和操作臺兩大部分組成,其中封端機構包括浸漿機構、浸封機構、X-Z運動機構,適用于0402、0603等片式電阻器的封端。電氣控制采用PLC控制系統(tǒng)和觸摸屏,觸摸屏可進行參數(shù)設置、調試及工作狀態(tài)顯示,并可在線修改各種封端參數(shù),X、Z軸運動采用帶細分步進電機控制,機械運動精度高,機械零件選用特種材料和特殊處理。主要性能指標如下:
(1)浸封精度:±0.01mm;
(2)定位精度:±0.02mm:
(3)循環(huán)周期:最快6s。
3.3全自動電鍍生產線
電鍍工序是在片式電阻器兩端封端的導電層上再電鍍一層錫鉛合金,以防止內部電極的氧化,同時增加片阻焊接的可焊性。國產全自動電鍍生產線由主控制臺、上料臺、除油槽、漂洗槽、活化槽、鍍Ni槽、回收槽、預浸槽、鍍Sn槽、中和槽、水煮槽和出料臺等組成。其中鍍Ni槽為12個鍍位,鍍Sn槽為10個鍍位,整體為生產線式結構。其機身、機體、機架全部使用進口不銹鋼管制成。各工位電鍍槽均選用的從西德進口的PP板制作,功能相同的槽具有互換性。吊車采用進口剎車和減速機。電氣控制全線設置3部吊車,由下位PLC及上位計算機實時控制、顯示、變頻調速,分段完成吊放鍍籃的工作,實現(xiàn)全線自動化作業(yè)。上位計算機由一臺UPS供電,使系統(tǒng)具有掉電保護功能,可對現(xiàn)場數(shù)據(jù)進行保護。除油、鍍Ni、水煮的每一工位均設置單獨的加熱溫控系統(tǒng),具有恒溫功能。軟件編制及操作使用均在Windows界面下進行。
周邊工藝及輔助設備有循環(huán)過濾系統(tǒng)、超聲裝置、工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