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箱體的問題
發(fā)布時間:2007/8/23 0:00:00 訪問次數(shù):765
昨天,我去看了烏托邦,實物是老四,還有現(xiàn)代的簡化版。上端是6.5寸.密閉箱體。下端是8寸,倒像形式,開口朝前。聲音非常流暢和平衡。用PASS推。如果,現(xiàn)在,上下箱體分離形式,那么,就和WATT一樣。上面金字塔形,下面是矩形雙單元可以是8寸,甚至是12寸。這樣,又回到做惠威的C1。1的老路上了,不妥。還是做成ROCK樣子,石牌兄說雙6寸單元沒有低音,雖然不敢茍同,但是,總是好意。作大有兩個難處:價格高,不利于以后的升級;分頻點難以掌握,增加分頻器的設計難度和成本。看了貴族5號,我對球頂中音充滿信心,關于高音的位置,大家討論非常熱鬧,石兄一個人自言自語于了好一會兒,大概就是這個情況,我現(xiàn)在不采用。其實,大家做惠威早期的2.1就是非常好的范例。我想,在箱體上花一些功夫,在分頻器上作一些自己喜歡的音樂走向的改動,不會比張百兩的差多少,至少價格上要好受好多
惠威的網(wǎng)站公布的曲線都幾漂亮,但我聽D32的感覺實在太差, 低頻非常緊! 潛不下去。而聽采用D10的D23、25箱,則當場暈倒,完全沒有HIFI的感覺。什么專用于三分頻的w6,貴價的D10,配出來的卻是垃圾。
聽D32給我對D6的印象太差了。我也聽過好的雙5雙6低音,結論是低頻可以潛得較深,但低頻的量感,及大概20-60hz段的撼人心肺的聲音沒有了。只是較為醇厚而已,有質少量。這通常都是雙分頻的箱,使用6寸只做低音的箱還沒聽過,估計不會太好,一般都是采用雙8的多見,我自己就有一個2。5分頻的雙8落地,低頻足夠,但仍然欠缺12寸低頻那種味道。
你再去聽聽,比較一下,雙8的和10寸,12寸的感覺。 12寸喇叭的也有性價比高的,你找找看。
烏托邦的一個賣點就是其異形的面板。理論一套套。
球頂中音一般都被推崇,說比錐盆的要好, 主要是其頻響范圍覆蓋較為符合人的聽音, 但我不知在低頻段的銜接對低音喇叭有什么要求沒有。
面板,能考慮衍射效應,就盡量考慮,或者拿軟件模擬一下,但太獨創(chuàng)的方案還是要慎重的。
完全同意石牌兄的意見!(810字節(jié))(我重友情,12-25 4:27 閱讀:7)
要在6寸單元上找低音,是很渺茫的。大家不要聽了幾個國外名箱就以為真,人家是專門研制的單體,專門設計的箱體和分頻網(wǎng)絡,一般廠家都做不到。君不見頂級名箱的低音單體,8寸。10寸還要用倆。再如,JBL的成功就在于他們的聲箱倆頭做的足,高音用號角,低音都用12寸以上,而且能做到整體平衡。
另外,對惠威喇叭也不要迷信,幾年前我在一代理商處聽杜希3。2 (那是惠威最紅火的時候),聽了一個多小時,感覺不出好來。js見我不開聲,就說那聽一聽小旋風吧,倆曲下來我明白杜希哪兒不對了,中頻薄,低頻水不足!
聽他們自個說國外買的紅火,不知給咱弟兄們的是什么貨色,我的一位朋友買惠威套件精工細作了一對,聲音平淡的很,朋友連聲嘆氣:要是有儀器測試也許會好些。
最讓人難以接受的是惠威喇叭的價格,我們國人可沒粘什么光呀!當然說它好的人也不少,否則就拿不到巨額的廣告費了。
以上只是我個人關點,僅供參考。總之大家不要迷信,一定要破除迷信!
箱體的處理要慎重!(421字節(jié))(石牌,12-16 12:45 閱讀:6)
其他都好改,這三分頻的箱子,一旦不合,就多了件“寶貝”
給我抉擇。我想還是做常規(guī)的吧,成功率高些。 但青龍兄之前可能已經(jīng)驗較多,那就不同我等想法。
基本上,30平方左右的房間,放12寸三分頻常規(guī)倒相箱是挺好效果的,我在一個25方的房間聽過,還行,混響很小,當然廳里做了些常規(guī)的吸音措施,如厚窗簾(打開窗門),地毯,沙發(fā),掛毯。吊頂是夾板。
昨天,我去看了烏托邦,實物是老四,還有現(xiàn)代的簡化版。上端是6.5寸.密閉箱體。下端是8寸,倒像形式,開口朝前。聲音非常流暢和平衡。用PASS推。如果,現(xiàn)在,上下箱體分離形式,那么,就和WATT一樣。上面金字塔形,下面是矩形雙單元可以是8寸,甚至是12寸。這樣,又回到做惠威的C1。1的老路上了,不妥。還是做成ROCK樣子,石牌兄說雙6寸單元沒有低音,雖然不敢茍同,但是,總是好意。作大有兩個難處:價格高,不利于以后的升級;分頻點難以掌握,增加分頻器的設計難度和成本?戳速F族5號,我對球頂中音充滿信心,關于高音的位置,大家討論非常熱鬧,石兄一個人自言自語于了好一會兒,大概就是這個情況,我現(xiàn)在不采用。其實,大家做惠威早期的2.1就是非常好的范例。我想,在箱體上花一些功夫,在分頻器上作一些自己喜歡的音樂走向的改動,不會比張百兩的差多少,至少價格上要好受好多
惠威的網(wǎng)站公布的曲線都幾漂亮,但我聽D32的感覺實在太差, 低頻非常緊! 潛不下去。而聽采用D10的D23、25箱,則當場暈倒,完全沒有HIFI的感覺。什么專用于三分頻的w6,貴價的D10,配出來的卻是垃圾。
聽D32給我對D6的印象太差了。我也聽過好的雙5雙6低音,結論是低頻可以潛得較深,但低頻的量感,及大概20-60hz段的撼人心肺的聲音沒有了。只是較為醇厚而已,有質少量。這通常都是雙分頻的箱,使用6寸只做低音的箱還沒聽過,估計不會太好,一般都是采用雙8的多見,我自己就有一個2。5分頻的雙8落地,低頻足夠,但仍然欠缺12寸低頻那種味道。
你再去聽聽,比較一下,雙8的和10寸,12寸的感覺。 12寸喇叭的也有性價比高的,你找找看。
烏托邦的一個賣點就是其異形的面板。理論一套套。
球頂中音一般都被推崇,說比錐盆的要好, 主要是其頻響范圍覆蓋較為符合人的聽音, 但我不知在低頻段的銜接對低音喇叭有什么要求沒有。
面板,能考慮衍射效應,就盡量考慮,或者拿軟件模擬一下,但太獨創(chuàng)的方案還是要慎重的。
完全同意石牌兄的意見!(810字節(jié))(我重友情,12-25 4:27 閱讀:7)
要在6寸單元上找低音,是很渺茫的。大家不要聽了幾個國外名箱就以為真,人家是專門研制的單體,專門設計的箱體和分頻網(wǎng)絡,一般廠家都做不到。君不見頂級名箱的低音單體,8寸。10寸還要用倆。再如,JBL的成功就在于他們的聲箱倆頭做的足,高音用號角,低音都用12寸以上,而且能做到整體平衡。
另外,對惠威喇叭也不要迷信,幾年前我在一代理商處聽杜希3。2 (那是惠威最紅火的時候),聽了一個多小時,感覺不出好來。js見我不開聲,就說那聽一聽小旋風吧,倆曲下來我明白杜希哪兒不對了,中頻薄,低頻水不足!
聽他們自個說國外買的紅火,不知給咱弟兄們的是什么貨色,我的一位朋友買惠威套件精工細作了一對,聲音平淡的很,朋友連聲嘆氣:要是有儀器測試也許會好些。
最讓人難以接受的是惠威喇叭的價格,我們國人可沒粘什么光呀!當然說它好的人也不少,否則就拿不到巨額的廣告費了。
以上只是我個人關點,僅供參考?傊蠹也灰孕,一定要破除迷信!
箱體的處理要慎重!(421字節(jié))(石牌,12-16 12:45 閱讀:6)
其他都好改,這三分頻的箱子,一旦不合,就多了件“寶貝”
給我抉擇。我想還是做常規(guī)的吧,成功率高些。 但青龍兄之前可能已經(jīng)驗較多,那就不同我等想法。
基本上,30平方左右的房間,放12寸三分頻常規(guī)倒相箱是挺好效果的,我在一個25方的房間聽過,還行,混響很小,當然廳里做了些常規(guī)的吸音措施,如厚窗簾(打開窗門),地毯,沙發(fā),掛毯。吊頂是夾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