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工作方式概述
發(fā)布時間:2014/9/30 18:33:59 訪問次數:1216
我們在第1章的1.3.1節(jié)中已經簡單地介紹了P2P應用的工作原理。 ICS1523M從層次上看,P2P工作方式也可放在第6章應用層中來討論。但是由于P2P工作方式可能會影響到因特網今后的發(fā)展,因此我們就把這部分內容放在本章中的最后進行簡單的介紹。
自從因特網能夠提供音頻/視頻服務后,寬帶上網用戶數也急劇增長。很多用戶使用寬帶接入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快地下載音頻/視頻文件。這就導致因特網上數量很有限昀媒體服務器經常要工作在過負荷狀態(tài)。有些媒體服務器在大量用戶接連不斷地訪問時甚至會癱瘓。在這種情況下,P2P工作方式受到廣大網民的歡迎,因為這種工作方式不需要使用集中式的媒體服務器,這就解決了集中式媒體服務器可能出現的瓶頸問題。在P2P工作方式下,所有的音頻/視頻文件都是在普通的因特網用戶之間傳輸。這其實是相當于有很多(有時達到上百萬個)分散在各地的媒體服務器(由普通用戶的PC充當這種媒體服務器)向其他用戶提供所要下載的音頻/視頻文件。
目前P2P工作方式下的文件共享在因特網流量中已占據最大的份額,比萬維網應用所占的比例大得多。因此單純從流量的角度看,P2P文件共享應當是因特網上最重要的應用,F在P2P文件共享不僅共享MP3,而且共享視頻文件(10~1000 MB)、各種軟件和圖像文件。最早出現的P2P工作方式叫做Napster,是1999年美國東北大學的新生Shawn Fanning寫的一個Napster軟件。用戶利用這個軟件可通過因特網免費下載MP3音樂。Napster的出現使MP3成為網絡音樂事實上的標準。
Napster能夠搜索音樂文件,能夠提供檢索功能。所有的音樂文件地址集中存放在一個Napster目錄服務器中。使用者可以很方便地下載自己需要的MP3文件。在2000年,Napster成為因特網上最流行的P2P應用,并占據因特網上的通信量相當大的比例。
運行Napster的用戶都要及時向Napster的目錄服務器報告自己存有哪些音樂文件。這個目錄服務器就用這些用戶信息建立起一個動態(tài)數據庫,集中存儲了所有用戶的音樂文件信息(即對象名和相應的IP地址)。當某個用戶想下載某個MP3文件時,就向目錄服務器發(fā)出詢問,目錄服務器檢索出結果后向用戶返回存放這一文件的PC的IP地址,于是這個用戶就可以從中選取一個地址下載想要得到的MP3文件?梢钥闯,Napster的文件傳輸是分
散的,但文件的定位則是集中的。
這種集中式目錄服務器的缺點就是可靠性差,而且成為其性能的瓶頸。更為嚴重的足這種做法侵犯了唱片公司的版權。雖然Napster網站并沒有直接非法復制任何MP3文檔(并沒有直接侵犯版權),但法院還是判決Napster屬于“間接侵害版權”,因此在2000年7月底Napster網站就被迫關閉了。
在第一代P2P文件共享網站Napster關閉后,開始出現了以Gnutella為代表的第二代P2P文件共享程序。Gnutella是一種采用全分布方法定位內容的P2P文件共享應用程序。Gnutella與Napster最大的區(qū)別就是不使用集中式的目錄服務器,而是使用洪泛法在大量Gnutella用戶之間進行查詢。為了不使查詢的通信量過大,Gnutella設計了一種有限范圍的洪泛查詢。這樣可以減少傾注到因特網的查詢流量,但由于查詢的范圍受限,因而這也影響到查詢定位的準確性。
我們在第1章的1.3.1節(jié)中已經簡單地介紹了P2P應用的工作原理。 ICS1523M從層次上看,P2P工作方式也可放在第6章應用層中來討論。但是由于P2P工作方式可能會影響到因特網今后的發(fā)展,因此我們就把這部分內容放在本章中的最后進行簡單的介紹。
自從因特網能夠提供音頻/視頻服務后,寬帶上網用戶數也急劇增長。很多用戶使用寬帶接入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快地下載音頻/視頻文件。這就導致因特網上數量很有限昀媒體服務器經常要工作在過負荷狀態(tài)。有些媒體服務器在大量用戶接連不斷地訪問時甚至會癱瘓。在這種情況下,P2P工作方式受到廣大網民的歡迎,因為這種工作方式不需要使用集中式的媒體服務器,這就解決了集中式媒體服務器可能出現的瓶頸問題。在P2P工作方式下,所有的音頻/視頻文件都是在普通的因特網用戶之間傳輸。這其實是相當于有很多(有時達到上百萬個)分散在各地的媒體服務器(由普通用戶的PC充當這種媒體服務器)向其他用戶提供所要下載的音頻/視頻文件。
目前P2P工作方式下的文件共享在因特網流量中已占據最大的份額,比萬維網應用所占的比例大得多。因此單純從流量的角度看,P2P文件共享應當是因特網上最重要的應用,F在P2P文件共享不僅共享MP3,而且共享視頻文件(10~1000 MB)、各種軟件和圖像文件。最早出現的P2P工作方式叫做Napster,是1999年美國東北大學的新生Shawn Fanning寫的一個Napster軟件。用戶利用這個軟件可通過因特網免費下載MP3音樂。Napster的出現使MP3成為網絡音樂事實上的標準。
Napster能夠搜索音樂文件,能夠提供檢索功能。所有的音樂文件地址集中存放在一個Napster目錄服務器中。使用者可以很方便地下載自己需要的MP3文件。在2000年,Napster成為因特網上最流行的P2P應用,并占據因特網上的通信量相當大的比例。
運行Napster的用戶都要及時向Napster的目錄服務器報告自己存有哪些音樂文件。這個目錄服務器就用這些用戶信息建立起一個動態(tài)數據庫,集中存儲了所有用戶的音樂文件信息(即對象名和相應的IP地址)。當某個用戶想下載某個MP3文件時,就向目錄服務器發(fā)出詢問,目錄服務器檢索出結果后向用戶返回存放這一文件的PC的IP地址,于是這個用戶就可以從中選取一個地址下載想要得到的MP3文件?梢钥闯,Napster的文件傳輸是分
散的,但文件的定位則是集中的。
這種集中式目錄服務器的缺點就是可靠性差,而且成為其性能的瓶頸。更為嚴重的足這種做法侵犯了唱片公司的版權。雖然Napster網站并沒有直接非法復制任何MP3文檔(并沒有直接侵犯版權),但法院還是判決Napster屬于“間接侵害版權”,因此在2000年7月底Napster網站就被迫關閉了。
在第一代P2P文件共享網站Napster關閉后,開始出現了以Gnutella為代表的第二代P2P文件共享程序。Gnutella是一種采用全分布方法定位內容的P2P文件共享應用程序。Gnutella與Napster最大的區(qū)別就是不使用集中式的目錄服務器,而是使用洪泛法在大量Gnutella用戶之間進行查詢。為了不使查詢的通信量過大,Gnutella設計了一種有限范圍的洪泛查詢。這樣可以減少傾注到因特網的查詢流量,但由于查詢的范圍受限,因而這也影響到查詢定位的準確性。
上一篇:MPLS標記棧的使用
上一篇:使用P2P技術的電騾eMu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