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路波導T型節(jié)功率合成分配器
發(fā)布時間:2020/9/20 0:56:06 訪問次數(shù):2701
一個5 kΩ可變電阻、電位計,斷開Q1發(fā)射極的接地連接,插入RE(一個5 kΩ電位計)。調整RE,同時注意觀察晶體管集電極上的輸出信號。
添加了發(fā)射極負反饋。波形發(fā)生器輸出W1配置為1 kHz正弦波,峰峰值幅度為3 V,偏移為0 V。并將其連在接示波器通道1+上,以顯示發(fā)生器輸出的信號W1。示波器通道2 (2+)用于交替測量Q1基極和集電極的波形。
添加了發(fā)射極負反饋的面包板連接。
程序步驟
打開連接到BJT晶體管集電極(VP = 5 V)的電源。
配置示波器以捕獲多個周期的輸入信號和輸出信號。
是使用LTspice 得到的仿真電路波形圖示例。
添加了發(fā)射極負反饋,VIN和VCE。
添加了發(fā)射極負反饋,VIN和VBE。
提高發(fā)射極負反饋放大器的交流增益
添加發(fā)射極負反饋電阻提高了靜態(tài)工作點的穩(wěn)定性,但降低了放大器增益?赏ㄟ^在負反饋電阻RE上添加電容C2,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交流信號的較高增益。
FPGA供應商萊迪思承認開源社區(qū)的價值
除了Quicklogic以外,另一家FPGA供應商Lattice也成為開源的推動者。
條款限制了其FPGA工具鏈產生的比特流的逆向工程。盡管沒有明確說明,但我們認為這是針對過去五年中通過對Lattice ICE40和ECP5 FPGA架構的位流協(xié)議進行反向工程而創(chuàng)建的完全開源工具鏈的幾個項目。但過了沒多久,萊迪思宣布了一項撤消改決定的方針。
LatticePropel許可證中的新比特流使用限制。我們對社區(qū)對萊迪思器件的參與感到興奮,我們的目的是不妨礙創(chuàng)新型開源FPGA工具的創(chuàng)建。
毫米波段的系統(tǒng)設備(如:雷達、通信對抗、通信設備)中,毫米波固態(tài)功率放大器均為其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對功率等級要求的不斷提高,各領域主要做兩方向的工作:
通過半導體工藝不斷提升,使得功放單片的功率等級不斷增加;
通過毫米波功率合成技術來實現(xiàn)大功率輸出。
在毫米波合成領域,由于波導結構插損更低,因此傳輸結構往往采用此種結構類型,這就要求在使用毫米波單片集成電路中低損耗、易制造的寬帶矩形波導到微帶的過渡。對脊鰭線具有帶寬較寬、插損低、電路簡單易實現(xiàn)的特點,被廣泛應用到毫米波電路中。
基于四路波導T型節(jié)結構結合對脊鰭線過渡,設計了一款Q頻段的固態(tài)功率放大器。整個設計有3個關鍵點:
設計對脊鰭線結構完成微波從矩形波導到微帶的過渡;
四路波導T型節(jié)功率合成分配器設計;
采用金絲鍵合技術工藝連接裸片與微帶電路以及供電電路。之后利用微組裝工藝完成對功放模塊的安裝,并對其進行測試,測試結果表明,該功放模塊在頻率43.5 GHz~45.5 GHz頻段內,飽和功率輸出大于5.7 W,增益大于10.5 dB,效率大于9.5%。
一個5 kΩ可變電阻、電位計,斷開Q1發(fā)射極的接地連接,插入RE(一個5 kΩ電位計)。調整RE,同時注意觀察晶體管集電極上的輸出信號。
添加了發(fā)射極負反饋。波形發(fā)生器輸出W1配置為1 kHz正弦波,峰峰值幅度為3 V,偏移為0 V。并將其連在接示波器通道1+上,以顯示發(fā)生器輸出的信號W1。示波器通道2 (2+)用于交替測量Q1基極和集電極的波形。
添加了發(fā)射極負反饋的面包板連接。
程序步驟
打開連接到BJT晶體管集電極(VP = 5 V)的電源。
配置示波器以捕獲多個周期的輸入信號和輸出信號。
是使用LTspice 得到的仿真電路波形圖示例。
添加了發(fā)射極負反饋,VIN和VCE。
添加了發(fā)射極負反饋,VIN和VBE。
提高發(fā)射極負反饋放大器的交流增益
添加發(fā)射極負反饋電阻提高了靜態(tài)工作點的穩(wěn)定性,但降低了放大器增益?赏ㄟ^在負反饋電阻RE上添加電容C2,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交流信號的較高增益。
FPGA供應商萊迪思承認開源社區(qū)的價值
除了Quicklogic以外,另一家FPGA供應商Lattice也成為開源的推動者。
條款限制了其FPGA工具鏈產生的比特流的逆向工程。盡管沒有明確說明,但我們認為這是針對過去五年中通過對Lattice ICE40和ECP5 FPGA架構的位流協(xié)議進行反向工程而創(chuàng)建的完全開源工具鏈的幾個項目。但過了沒多久,萊迪思宣布了一項撤消改決定的方針。
LatticePropel許可證中的新比特流使用限制。我們對社區(qū)對萊迪思器件的參與感到興奮,我們的目的是不妨礙創(chuàng)新型開源FPGA工具的創(chuàng)建。
毫米波段的系統(tǒng)設備(如:雷達、通信對抗、通信設備)中,毫米波固態(tài)功率放大器均為其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對功率等級要求的不斷提高,各領域主要做兩方向的工作:
通過半導體工藝不斷提升,使得功放單片的功率等級不斷增加;
通過毫米波功率合成技術來實現(xiàn)大功率輸出。
在毫米波合成領域,由于波導結構插損更低,因此傳輸結構往往采用此種結構類型,這就要求在使用毫米波單片集成電路中低損耗、易制造的寬帶矩形波導到微帶的過渡。對脊鰭線具有帶寬較寬、插損低、電路簡單易實現(xiàn)的特點,被廣泛應用到毫米波電路中。
基于四路波導T型節(jié)結構結合對脊鰭線過渡,設計了一款Q頻段的固態(tài)功率放大器。整個設計有3個關鍵點:
設計對脊鰭線結構完成微波從矩形波導到微帶的過渡;
四路波導T型節(jié)功率合成分配器設計;
采用金絲鍵合技術工藝連接裸片與微帶電路以及供電電路。之后利用微組裝工藝完成對功放模塊的安裝,并對其進行測試,測試結果表明,該功放模塊在頻率43.5 GHz~45.5 GHz頻段內,飽和功率輸出大于5.7 W,增益大于10.5 dB,效率大于9.5%。
上一篇:超薄透氣性柔性電子器件